地锦草的种植和炮制 来源
为大戟科植物地锦或及斑地锦的干燥全草。
性味味辛;性平
性状 (1)地锦草常皱缩卷曲,根细小。茎细,呈叉状分枝,表面带紫红色,光滑无毛或疏生白色细柔毛;质脆,易折断,断面黄白色,中 空。叶对生,具淡红色短柄或几无柄;叶片多皱缩或已脱落,平展后呈长椭圆形,长5~10mm,宽4~6mm;绿色或带紫红色,通常无毛或疏生细柔毛;先端 钝圆,基部偏斜,边缘具小锯齿或呈微波状。杯状聚伞花序腋生,细小。蒴果三棱状球形,表面光滑,种子细小,卵形,褐色。无臭,味微涩。 (2)斑叶地锦叶上表面具一紫斑,下表面有毛;蒴果密被白色细柔毛;种子卵形,有棱。以叶色绿、茎色绿褐或带紫红色、具花果者为佳。地锦草的效果 功效
为大戟科植物地锦或及斑地锦的干燥全草。 主治菌痢,肠炎,咳血,吐血,便血,崩漏,外伤出血,湿热黄疸,乳汁不通,痈肿疔疮,跌打肿痛。
经脉肺经;肝经;胃经;大肠经;膀胱经
主治清热解毒,活血,止血,利湿,通乳。治菌痢,肠炎,咳血,吐血,便血,崩漏,外伤出血,湿热黄疸,乳汁不通,痈肿疔疮,跌打肿痛。
①《别录》:主心气,女子阴疝血结。 ②《嘉祐本草》:主通流血脉,亦可用治气。 ③《品汇精要》:主调气和血。 ④《纲目》:主痈肿恶疮,金刃扑损出血,血痢,下血,崩中,能散血止血,利小便。 ⑤《民间常用草药汇编》:治胃部痞满疼痛,冷骨风,臭痰,痔疮及下乳。 ⑥《浙江民间草药》:健胃止泻,治小儿疳积。 ⑦《上海常用中草药》:止血,利尿,健胃,活血解毒。治黄疸,痢疾,腹泻,尿路感染,便血,尿血,子宫出血,痔疮出血,跌打肿痛,女人乳汁不通,蛇咬伤,头疮,皮肤疮毒。 ⑧《福建中草药》:清热凉血,消肿解毒。 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10~15g,鲜者可用15~30g;或入散剂。
外用:适量,鲜品捣敷或研末撒。
地锦草的药方 ①治脏毒赤白:地锦草采得后,洗,暴干,为末,米饮服一钱。(《经验方》) ②治细菌性痢疾:地锦草一两,铁苋菜一两,凤尾草一两。水煎服。(《单方验方调查资料选编》) ③治血痢不止:地锦草晒研,每服二钱,空心米饮下。(《乾坤生意》) ④治胃肠炎:鲜地锦草一至二两。水煎服。 ⑤治感冒咳嗽:鲜地锦草一两。水煎服。 ⑥治咳血、吐血、便血、崩漏:鲜地锦草一两。水煎或调蜂蜜服。(④方以下出《福建中草药》) ⑦治小便血淋:血风草,井水擂服。(《刘长春经验方》) ⑧治妇女血崩:草血竭嫩者蒸熟,以油、盐,姜腌食之,饮酒一、二杯送下,或阴干为末,姜、酒调服一、二钱。(《世医得效方》) ⑨治功能性子宫出血:地锦草二斤。水煎去渣熬膏。每日二次,每服一钱半,白酒送服。(内蒙古《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》) ⑩治金疮出血不止:血见愁草研烂涂之。(《世医得效方》) ⑾治牙齿出血:鲜地锦草,洗净,煎汤漱口。(《泉州本草》) ⑿治湿热黄疸:地锦全草五、六钱。水煎服。(《江西民间草药》) ⒀治脾劳黄疸:草血竭、羊膻草、桔梗、苍术各一两,甘草五钱。为末,先以陈醋二碗入锅,下皂矾四两,煎熬良久,下药末,再入白面,不拘多少,和成一块,丸如小豆大,每服三、五十丸,空腹醋汤下,一日二服。(《乾坤生意秘韫》如圣丸) ⒁治奶汁不通:地锦草七钱。用公猪前蹄一只炖汤,以汤煎药,去渣,对甜酒二两,温服。(《江西民间草药》) ⒂治小儿疳积:地锦全草二、三钱。同鸡肝一具或猪肝三两蒸熟,食肝及汤。(《江西民间草药》) ⒃治项虎(对口疮):鲜地锦草加醋少许,捣烂外敷。(《福建中草药,) ⒄治痈疮疔毒肿痛:鲜地锦草,洗净,和酸饭粒、食盐少许敷患处。(《泉州本草》) ⒅治风疮疥癣:血见愁草同满江红草捣末敷。(《乾坤生意秘韫》) ⒆治臁疮烂疮:斑鸠窝为末外搽。(《贵阳民间药草》) ⒇治缠腰蛇(带状疱疹):鲜地锦草捣烂。加醋搅匀,取汁涂患处。(《福建中草药》) (21)治咽喉发炎肿痛:鲜地锦草五钱,咸酸甜草五钱。捣烂绞汁,调蜜泡服。日服三次。(《泉州本草》) (22)治火眼:斑鸠窝熬水洗,或蒸猪肝食。(《贵阳民间药草》) (23)治跌打肿痛:鲜地锦草适量,同酒糟捣匀,略加面粉外敷。(《湖南药物志》) (24)治蛇咬伤:鲜地锦草捣敷。(《湖南药物志》) (25)赤白痢。用地锦草洗净、晒干,研为末,米汤送服一钱。 (26)妇女血崩。用嫩地锦草蒸熟,加油、盐、姜调食,并喝一、二杯送下。又言:地锦草阴干,研为末,姜、酒调服一、二钱,一服即可止崩。 (27)小便血淋。用地锦草加水捣服。 (28)刀伤出血不止。用地锦草捣烂涂上。 (29)风疮癣疥。用血见愁草同满江红草一起捣成末,敷患处。 (30)趾间鸡眼。先割破,令出血,用地锦草捣烂敷上,甚效。 (31)黄疸。用地锦草、羊草、桔梗、苍术各一两,甘草五钱,共研为末;另以陕西省醋二碗与皂矾四两,同熬匀后,将近药末投入,再加白面适量和成丸子,如小豆大。每服三十至五十丸,空心服,醋汤送下。一天服二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