绿豆【中药】【中医百科】

Apr 15,2025 1 0

绿豆

绿豆的种植和炮制 来源

为豆科植物绿豆的种子。立秋后种子成熟时采收,拔取全株,晒干,打下种子,簸净杂质。

性味

味甘;性寒

性状

种子短矩圆形,长4~6mm。表面绿黄色、暗绿色、绿棕色,光滑而有光泽。种脐位于种子的一侧,白色,条形,约为种子长的1/2。种皮薄而坚韧,剥离后露出淡黄绿色或黄白色2片肥厚的子叶。气微,嚼之具豆腥气。以粒大、饱满、色绿者为佳。

绿豆的效果 功效

为豆科植物绿豆的种子。 主治暑热烦渴,水肿,泻利,丹毒,痈肿,解热药毒。

经脉

心经;胃经

主治

清热解毒,消暑,利水。治暑热烦渴,水肿,泻利,丹毒,痈肿,解热药毒。

①孙思邈:治寒热、热中,止泄痢、卒澼,利小便胀满。 ②孟诜:研煮汁饮,治消渴,又去浮风,益气力,润皮肉。 ③《日华子本草》:益气,除热毒风,厚肠胃;作枕明目,治头风头痛。 ④《开宝本草》:主丹毒烦热,风疹,热气奔豚,生研绞汁服。亦煮食,消肿下气,压热解毒。 ⑤《纲目》:治痘毒,利肿胀。 ⑥《本草汇言》:清暑热,静烦热,润燥热,解毒热。 ⑦《本草述》:治痰喘及齁蛤。 ⑧《本经逢原》:明目。解附子、砒石、诸石药毒。 ⑨《会约医镜》:清火清痰,疗痈肿痘烂。 用法用量 内服:煎汤,15~30g,大剂量可用120g;研末;或生研绞汁。 外用:适量,研末调敷。 注意禁忌 1.孟诜:今人食绿豆皆挞去皮,即有少壅气,若愈病须和皮,放不可去。 2.《本草拾遗》:反榧子壳,害人。 3.《本草经疏》:脾胃虚寒滑泄者忌之。

绿豆的药方 ①解暑:绿豆淘净,下锅加水,大火一滚,取汤停冷色碧食之。如多滚则色浊,不堪食矣。(《遵生八笺》绿豆汤) ②治消渴,小便如常:绿豆二升,净淘,用水一斗,煮烂研细,澄滤取汁,早晚食前各服一小盏。(《圣济总录》绿豆汁) ③治十种水气:绿豆二合半,大附子一只(去皮、脐,切作两片)。水三碗,煮熟,空心卧时食豆,次日将附子两片作四片,再以绿豆二合半,如前煮食,第三日别以 绿豆、附子如前煮食,第四日如第二日法煮食,水从小便下,肿自消,未消再服。忌生冷毒物盐酒六十日。(《朱氏集验医方》) ④治小便不通,淋沥:青小豆半升,冬麻子(火麻仁)三合(捣碎,以水二升淘,绞取汁),陈橘皮(陈皮)一合(末)。上以冬麻子汁煮橘皮及豆令热食之。(《圣惠方》) ⑤治赤痢经年不愈:绿豆角蒸熟,随意食之。 ⑥治小儿遍身火丹并赤游肿:绿豆、大黄。为末,薄荷蜜水调涂。 ⑦治痈疽:赤小豆、绿豆、黑豆、川姜黄。上为细末,未发起,姜汁和井华水调敷;已发起,蜜水调敷。(⑤方以下出《普济方》) ⑧治金石丹火药毒,并酒毒,烟毒、煤毒为病:绿豆一升,生捣末,豆腐浆二碗,调服。一时无豆腐浆,用糯米泔顿温亦可。(《本草汇言》) ⑨解乌头毒:绿豆四两,生甘草二两,煎服。(《上海常用中草药》)

【食疗方】

1.银花绿豆饮

绿豆60克,加水煎汤取汁,加金银花10克,蜂蜜适量。煎20~30分钟,去渣服用。

功效:清热除烦,解暑止渴。主治暑热烦渴,小便短赤,或痱子热痒。并可用于预防中暑。

2.草果豆蔻包

茯苓粉30克,草果粉5克,白豆蔻10克,面粉750克,绿豆200克,白扁豆200克,豆腐100克。将面粉常规发酵,加入上三样药粉,揉均匀。再将绿豆、白扁豆煮烂,去汤捣泥,加豆腐、调料做馅,用面粉作成包子,上笼蒸熟,取出温服食。

功效:健脾化湿,甘寒清热。

3.黄柏绿豆汤

黄柏10克,绿豆250克,白糖少许。黄柏煎水去渣,加入绿豆煮汤至烂熟,放入白糖,凉服,随意服用。

功效:清利湿热,泻火解毒。

4.海带生地绿豆瘦肉汤

取海带30克,生地黄18克,绿豆100克,陈皮3克,瘦猪肉100克。将海带洗净泡发切丝,猪肉、陈皮洗净切丝,与生地、绿豆同置砂锅内,加水适量用小火煲2小时,加食盐少许即可食用。

服法:煮粥服用。

功效 此药膳具有清热解毒、凉血养阴之功效,常服可治疗粉刺反复发作。

相关信息:

相关搜索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