鸡眼草【中药】【中医百科】

Apr 15,2025 1 0

鸡眼草

鸡眼草的种植和炮制 来源

本品为豆科植物鸡眼草Kummerowia striata (Thunb.) Schindl.或长萼鸡眼草Kummerowia stipulacea (Maxim.) Makino的干燥全草。

性味

微苦,凉。

炮制

将原药除去杂质,快洗,润软,切短段,干燥,筛去灰屑。

性状

鸡眼草

本品呈段状。根段稀少。茎段圆柱形,直径1.5~2mm;表面红棕色,稍有深浅,可见切断的细分枝,腋生花、果或棕褐色膜质托叶,小枝上密被向下反卷的白毛;切断面淡黄白色,有充实髓或中空(老茎);质脆,纤维性强。三出复叶,小叶长椭圆形、倒卵状长椭圆形,中央一枚较大,长0.8~1.4cm,宽3~5mm,上面棕绿色,下面灰绿色,先端圆,具小短尖头,基部狭楔形,侧面两小叶较小而圆形,具羽状网脉,叶柄、叶缘及叶背主脉上均有细毛;多皱缩、破碎或切断。花蝶形,花萼钟状,花冠较萼长2~3倍。荚果卵状圆形,顶部稍急尖,有小喙,萼宿存。种子一粒,黑色,具不规则的褐色斑点。气微,味淡。

长萼鸡眼草

茎段较粗,小枝上密被向上伸出毛,三出复叶,小叶长椭圆形、倒卵状倒卵形,中央一枚较大,长0.8~1.4cm,宽3~5mm,上面棕绿色,下面灰绿色,先端钝圆、或中央凹入。

鸡眼草的效果 功效

本品为豆科植物鸡眼草或长萼鸡眼草的干燥全草。用于感冒发热,暑湿吐泻,疟疾,痢疾,传染性肝炎,热淋,白浊。

经脉

肝;脾;肺;肾经

【功能与主治】

清热解毒,健脾利湿。用于感冒发热,暑湿吐泻,疟疾,痢疾,传染性肝炎,热淋,白浊。

用法用量 内服:煎汤,9~15 g. 外用:捣敷或捣汁涂。

鸡眼草的药方 ①治突然吐泻腹痛:土文花嫩尖叶,口中嚼之,其汁咽下。(《贵州民间药物》) ②治中暑发痧:鲜鸡眼草三至四两。捣烂冲开水服。(《福建中草药》) ③治湿热黄疸,暑泻,肠风便血:公母草七钱至一两。水煎服。年久肠风,须久服有效。(《中医药实验研究》) ④治赤白久痢:鲜鸡眼草二两,凤尾蕨五钱。水煎,饭前服。(《浙扛民间常用草药》) ⑤治红白痢疾:公母草五钱,六月霜二钱。水煎,去渣,红痢加红糖,白痢加白糖服。(《中医药实验研究》) ⑥治疟疾:鸡眼草一至三两。水煎,分二、三次服。一日一剂,连服三天。(《单方验方调查资料选编》) ⑦治小儿疳积:鸡眼草五钱。水煎服。(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) ⑧治胃痛:鸡眼草一两。水煎温服。(《福建中草药》) ⑨治小便不利:鲜鸡眼草一至二两。水煎服。(《福建中草药》) ⑩治热淋:公母草七钱至一两。米酒水煎服。(《中医药实验研究》) ⑾治妇人白带:公母草七钱至一两,用精猪肉二、三两炖汤,以汤煎药服。(《中医药实验研究》) ⑿治跌打损伤:鸡眼草捣烂外敷。(《湖南药物志》)

相关信息:

相关搜索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