蚬肉【中药】【中医百科】

Apr 15,2025 1 0

蚬肉

蚬肉的种植和炮制 来源

为蚬科动物河蚬等的肉。全年均可捕采,捕后置沸水中烫死,待壳张开,取肉,晒干。

【原形态】

河蚬,贝壳中等大小,略呈正三角形。壳质稍厚而对硬。成体一般壳长40mm,壳高37mm,壳宽20mm。左、右两壳相等。壳顶被有暗褐色的壳皮,有时稍带黄色。表面生长纹轮状,较老个体壳顶常脱落而露出石灰质。壳内面紫白色。铰合部有主齿3枚,中央者最大。足大,呈舌状。

【生境分布】

生态环境:生活于河川、湖沼,多栖息于泥质的水底。 资源分布: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。 性味

甘咸,寒。

①《唐本草》:冷,无毒。 ②《本草拾遗》:微毒。 ③《纲目》:甘咸,冷,无毒。

蚬肉的效果 功效

为蚬科动物河蚬等的肉。治消渴,目黄,湿毒脚气,疔疮痈肿。

主治

清热利湿,解毒。治消渴,目黄,湿毒脚气,疔疮痈肿。

①《唐本草》:治时气,开胃,压丹石药及疔疮,下湿气。下乳,糟煮服良,生浸取汁,洗疔疮。 ②《日华子本革》:去暴热,明目,利小便,下热气,脚气湿毒,解酒毒目黄,浸取汁服,主消渴。 ③《纲目》:生蚬浸水,洗痘痈无瘢痕。 ④《本草求原》:饮食中毒,黄蚬汤可解。 用法用量 内服:煎汤,15-30g;或煮食。 外用:适量,捣敷。 注意禁忌 ①《本草拾遗》:多食发嗽及冷气,消肾。 ②《本草求原》:遗浊勿食。

蚬肉的药方

治疔疽恶毒:蚬肉杵烂,涂。(《外科集要》)

相关信息:

相关搜索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