伸筋草【中药】【中医百科】

Apr 15,2025 1 0

伸筋草1

伸筋草的种植和炮制 来源

为石松科植物石松、华中石松及灯笼草的全草。夏季采收,连根拔起,去净泥土、杂质,晒干。

性味

苦;辛;温;无毒;平

炮制

取原药材,除去杂质,洗净,稍润,切段,干燥。

性状

(1)石松

匍匐茎圆柱形,细长弯曲,长可达2m,多断裂,直径3~5mm,表面黄色或淡棕色,侧枝叶密生,直径约6mm,表面淡棕黄色。匍匐茎下有多数黄白色不定 根,二歧分叉。叶密生,线状披针形,常皱缩弯曲,长3~5mm,宽0.3~0.8mm,黄绿色或灰绿色,先端芒状,全缘或有微锯齿,叶脉不明显。枝端有时 可见孢子囊穗,直立棒状,多断裂,长2~5cm,直径约5mm。质韧,不易折断,断面浅黄色,有白色木心。气微,味淡。

(2)华中石松

类似石松,但茎呈二叉分枝成锐角展开,侧枝叶较疏,小枝叶密生,叶具膜质长芒。

(3)灯笼草

上部多分枝,长30~50cm,或已折成短段,直径1~2mm,表面黄色或黄绿色。叶密生,线状钻形,长2~3mm,黄绿色或浅绿色,全缘,常向上弯曲, 质薄,易碎。枝顶常有孢子囊穗,矩圆形或圆柱形,长5~15mm,无柄,常下垂。气微,味淡。均以色黄绿,无杂质者为佳。

伸筋草的效果 功效

为石松科植物石松、华中石松及灯笼草的全草。 主治风寒湿痹,关节酸痛,皮肤麻木,四肢软弱,水肿,跌打损伤。

经脉

肝经;脾经;肾经

主治

祛风散寒,除湿消肿,舒筋活血。治风寒湿痹,关节酸痛,皮肤麻木,四肢软弱,水肿,跌打损伤。

①《本草拾遗》:主久患风痹,脚膝疼冷,皮肤不仁,气力衰弱。 ②《滇南本草》:下气,消胸中痞满横格之气,推胃中隔宿之食,去年久腹中之坚积,消水肿。 ③《生草药性备要》:消肿,除风湿。浸酒饮,舒筋活络。其根治气结疼痛,损伤,金疮内伤,去痰止咳。 ④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:舒筋,消炎。治关节酸痛,带状疱疹。 ⑤《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》:舒筋活血,祛风散寒,止痛。治腰腿酸痛,风湿性关节肿痛,月经不调 用法用量 内服:煎汤,9~15g;或浸酒。 外用:适量,捣敷。 注意禁忌

《四川中药志》:孕妇及出血过多者忌服。

伸筋草的药方 ①治风痹筋骨不舒:宽筋藤,每用三钱至一两,煎服。(《岭南采药录》) ②治关节酸痛:石松三钱,虎杖根五钱,大血藤三钱。水煎服。(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) ③治关节酸痛,手足麻痹:凤尾伸筋草一两,丝瓜络五钱,爬山虎五钱,大活血(大血藤)三钱。水、酒各半煎服。(江西《中草药学》) ④治小儿麻痹后遗症:凤尾伸筋、南蛇藤根、松节、寻骨风各五钱,威灵仙三钱,茜草二钱,杜蘅五分。煎服。(江西《中草药学》) ⑤消水肿:过山龙(穿山龙)五分(研细末),糠瓢一钱五分(火煅存性),槟榔一钱。槟榔、糠瓢煨汤吃过山龙末,以泻为度。气实者用,虚者忌。(《滇南本草》) ⑥治带状疱疹:石松(焙)研粉,青油或麻油调成糊状,涂患处,一日数次。(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)

相关信息:

相关搜索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