橘核【中药】【中医百科】

Apr 15,2025 1 0

橘核

橘核的种植和炮制 来源

本品为芸香科植物橘Citrus reticulata Blanco 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成熟种子。果实成熟后收集,洗净,晒干。

性味

苦,平。

炮制 橘核:筛去灰屑,拣净杂质,洗净,晒干。 盐橘核:取净橘核,用盐水拌匀,稍闷,放入锅内,文火炒至微黄色,并有香气为度,取出晒干,用时捣碎。(每橘核100斤,用盐2~2.5斤,加适量开水化开) 性状

干燥种子呈卵形或卵圆形,一端常成短嘴状突起,长约7~10毫米,短径约5~7毫米。外种皮淡黄白色至淡灰白色,光滑,一侧有种脊棱线,自种脐延至合点,质脆易剥落。内种皮膜质,淡棕色,紧贴于外种皮之内。种仁两片,肥厚,富油质。微有油气,味苦。以色白,饱满、子粒均匀者为佳。

橘核的效果 功效

本品为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成熟种子。 主治疝气,睾丸肿痛,乳痈,腰痛,膀胱气痛。

经脉

归肝经、肾经。

主治

理气,止痛。治疝气,睾丸肿痛,乳痈,腰痛,膀胱气痛。

①《日华子本草》:治腰痛,膀胱气,肾疼。炒去壳,酒服良。 ②《纲目》:治小肠疝气及阴核肿痛。 ③《本草备要》:行肝气,消肿散毒。 ④《医林纂要》:润肾、坚肾。 用法用量

内服:煎汤,3~9g;或入丸、散。

注意禁忌

《本草逢原》:惟实证为宜,虚者禁用。以其味苦,大伤胃中冲和之气也。

橘核的药方 ①治四种颓病,卵核肿胀,偏有大小;或坚硬如石;或引脐腹绞痛,甚则肤囊肿胀;或成疮毒,轻则时出黄水,甚则成痈溃烂:橘核(炒)、海藻(洗)、昆布 (洗)、海带(洗)、川楝子(去肉,炒)、桃仁(麸炒)各一两,厚朴(去皮,姜汁炒)、木通、枳实(麸炒)、延胡索(炒、去皮)、桂心(肉桂)(不见火)、木香(不见火)各半两。为细末,酒糊为丸如桐子大,每服七十丸,空心盐酒、盐汤任下。虚寒甚者,加炮川乌一两;坚胀久不消者,加硇砂二钱(醋煮),旋 入。(《济生方》橘核丸) ②治乳痈初起来溃:橘核略炒、五钱,黄酒煎,去滓温服,不能饮酒者,用水煎,少加黄酒。(《光华医药杂志》(3)6:53,1935) ③治腰痛:橘核、杜仲各二两。炒研末,每服二钱,盐酒下。(《简便单方》) ④治酒齄风,鼻上赤:橘子核(微妙)为末,每用一钱匕,研胡桃肉一个,同以温酒调服,以知为度。(《本草衍义》)

相关信息:

相关搜索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