蓍草【中药】【中医百科】

Apr 15,2025 1 0

蓍草

蓍草的种植和炮制 来源

本品为菊科植物蓍的干燥地上部分。夏、秋二季花开时采割,除去杂质,阴干。

性状

本品茎呈细长圆柱形,直径1~5mm。表面黄绿色或黄棕色,具纵棱线,被白色柔毛;质脆,易折断,断面白色,中部有髓或中空。叶常卷缩,破碎,完整者展平后为细小长线状披针形,裂片线形,表面灰绿色至黄棕色,两面被柔毛。头状花序密集成复伞房花序,黄棕色;总苞片卵形或长圆形,覆瓦状排列。气微香,味微苦。

【性味与归经】

苦、酸,平。归肺、脾、膀胱经。

【功能与主治】

解毒利湿,活血止痛。用于乳蛾咽痛,泄泻痢疾,肠痈腹痛,热淋涩痛,湿热带下,蛇虫咬伤。

蓍草的效果 功效

本品为菊科植物蓍的干燥地上部分。用于乳蛾咽痛,泄泻痢疾,肠痈腹痛,热淋涩痛,湿热带下,蛇虫咬伤。

用法用量 内服:煎汤,5-10g;或浸酒。 外用:适量,煎水洗;或捣敷。

相关信息:

相关搜索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