蘘荷的种植和炮制 来源
为姜科植物蘘荷的根茎。夏、秋季采收,鲜用或切片晒干。
【原形态】
多年生草本,高60~90厘米。根茎肥厚,圆柱形,淡黄色,根粗壮,多数。叶2列互生,狭椭圆形,至椭圆状披针形,长25~35厘米,宽3~6厘米,先端尖,基部渐狭,或短柄状,上面无毛,下面疏生细长毛,或近无毛,中脉粗壮,侧脉羽状,近平行;具叶鞘,抱茎,叶舌2裂,长1厘米。穗状花序自根茎生出,有柄,长6~9厘米,鳞片覆瓦状排列,卵状椭圆形,外部苞片椭圆形,内部披针形,膜质;花大,淡黄色或白色;花萼管状,长2.5~3厘米,篦形分裂;花冠管状,裂片披针形,唇瓣倒卵形,基部左右各有1小裂片;雄蕊1,药室向外伸延成一长喙;退化雄蕊2;子房下位。蒴果卵形,成熟时开裂,果皮内面鲜红色。种子黑色或暗褐色,被有白色或灰褐色假种皮。花期夏季。
【生境分布】
生态环境:生于山谷中阴湿处,江苏也有栽培。 资源分布:分布于江苏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湖北、湖南、浙江等地。自产自销。 性味味辛;性温
炮制《雷公炮炙论》:凡使(白蘘荷),以铜刀刮上粗皮一重了,细切,入沙盆中研如膏,只收取自然汁,炼作煎,却于新盆器中摊令冷,如干胶煎,刮取研用。
性状茎呈不规则长条形,呈结节状,弯曲,长6.5-11cm,直径约1cm。表面灰棕黄色,有纵皱纹,上端有多个膨大凹陷的圆盘状茎良。/顶端有叶鞘残基。周围密布细长圆柱形须根,直径1-3mm,有深纵皱纹和淡棕色船厂 毛;质柔韧,不易折断,折断面黄白色,中心有淡黄色细木心。气香,味淡微辛。
蘘荷的效果 功效
为姜科植物蘘荷的根茎。主治妇女月经不调,老年咳嗽,疮肿,瘰疬,目赤,喉痹。
经脉肺;肝经
主治活血调经,镇咳祛痰,消肿解毒。治妇女月经不调,痛经,瘰疬,目赤,喉痹,跌打损伤,老年咳嗽,痈疽肿毒。
①《别录》:主疟。 ②陶弘景:主诸溪毒、沙虱辈,亦云辟蛇。 ③《唐本草》:根:主诸恶疮。根心:主稻麦芒入目中不出者,以汁注中。 ④《本草图经》:干末水服,主喉痹。 ⑤《纲目》:赤眼涩痛,捣汁点之。 ⑥《贵州民间方药集》:通经活血,又可镇咳祛痰。外用可拔毒,消疮肿。 ⑦《四川中药志》:治老年咳嗽,气喘(盐吼),虚性白浊,妇人血寒经冷及月经不调。 用法用量 内服:煎汤,6-15g;或研末;或鲜品绞汁。 外用:适量,捣敷;捣汁含漱或点眼。 注意禁忌《本经逢原》:忌铁。
蘘荷的药方 ①治指头炎:蘘荷鲜根茎加食盐少许,捣烂外敷。(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) ②治颈淋巴结结核:鲜蘘荷根茎二两,鲜射干根茎一两,水煎服。(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) ③治喉口中及舌生疮烂:酒渍蘘荷根半日,含漱其汁。(《肘后方》) ④治卒失声,声噎不出:捣蘘荷根,酒和,绞,饮其汁。(《补缺肘后方》) ⑤治杂物眯目不出:白蘘荷根,捣,绞取汁,注目中。(《圣惠方》) ⑥治伤寒及时气、温病,及头痛、壮热、脉大,始得一日:生蘘荷根、叶合捣,绞取汁,服三、四升。(《补缺肘后方》) ⑦治大叶性肺炎:蘘荷根茎三钱,鱼腥草一两。水煎服。(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) ⑧治月信滞:蘘荷根,细切,煎取二升,空心酒调服。(《经验方》) ⑨治跌打损伤:蘘荷根茎五钱至一两,水煎服。或晒干研粉,用黄酒冲服,每次三至五钱。(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) ⑩治吐血,痔血:蘘荷根一把,捣汁三升服之。(《肘后方》) ⑾治妇女产后吃盐过多的盐吼咳累:阳藿,装入猪大肠内,炖服。(《四川中药志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