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猴头菇的吃法和要注意的地方》正文开始,本次阅读大概9分钟。
一、猴头名称由来 猴头,学名猴头菌,俗称猴菜、猴菇。猴头的异名别称还有:因其针状肉刺似刺猬,而称刺猬菌、猬菌。我国的东北地区出产猴头,因其生必成双,当地人叫它对脸蘑、鸳鸯对口蘑。传说,东北的深山密林里,生有猴头的地点会有老虎守护,也称虎守蘑。它在东北还有个阴阳蘑的名字。我国的西南地区也产猴头,云南称为花菜菌,又因其刺似羊毛而称羊毛菌。 猴头在自然界的分布相当广,它的产地还有华北地区、河南、湖北、浙江、广西等地。野生猴头菌需要潮湿、温和、空气流通的自然环境,适宜在18℃至20℃的气温中生长。猴头多寄生在松、桦、柞、栎、榉、楝、橡、胡桃等树木的枯死部位或母枝断口处。它在树臼里生长一定时期,根据产地情况,于每年7、8、9月份阴雨季节,长出一个个毛茸茸的猴头菌,子实。体圆而厚,表面长刺,腹部光滑。每个有拳头大小,大者直径20cm,一般重量0.5kg左右。整个菌体看上去似猴子的头颅,颜色似猴毛,故名。 猴头在自然条件下生长较慢,但可以长得很大。它的品种不一:有的是呈椭圆形,有柄,分叉;有的是块状,无柄。现在,上海、江苏、浙江、四川等地,都有人工栽培的猴头菌。它的质量以形态完整、茸毛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