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在云南种植白芨如何管理》正文开始,本次阅读大概9分钟。
白芨,别名白根,地螺丝,白鸡娃,羊角七,连芨草,紫草等。以地下根茎作药用,有补肺止血,消肿生肌等功效。主治肺结核咳血,支气管咯血,胃溃疡吐血,尿血,便血等症。外治外伤出血,烧烫伤,手足破裂等症。主产于四川,云南,陕西,甘肃等省。形态特征:为兰科多年生草本。叶4-5片,狭矩圆形或披针形,基部下延成鞘,抱茎。总状花序顶生,有花3-8朵;苞片1,早落;花大,紫色或淡红色;萼片狭矩圆形,与花瓣近等长,长2.8-3cm,唇瓣白色或具紫脉,先端3裂,中裂片边缘有波状齿,先端内凹。中央具5褶片,侧裂片合抱蕊柱;蕊柱两侧有窄翅,柱头顶端有1雄蕊;子房下位,扭曲。蒴果圆柱形,具6纵肋,花期4-5月,果期7-9月。一、生长习性白芨喜温暖、阴凉和较阴湿的环境,不耐寒。常常野生在丘陵和低山地区的溪河两岸、山坡草丛中及疏林下。故应选择肥沃、疏松而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或腐殖质壤土栽培,要求栽培在阴坡或较阴湿的地块。二、整地与施肥选择土层深厚、肥沃疏松、排水良好、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壤土以及阴湿的地块种植。前一季作物收获后,翻耕土壤20公分以上,每亩施入腐熟厩肥或堆肥1500-2000公斤,翻入土中作基肥。然后作畦,等待